《面语》——花馍
面塑是对所有种类花馍的统称。
而花馍又分节日花馍和过事花馍,我们关中人也称其为礼馍。节日花馍当属春节花馍最讲究,春节花馍因地域不同,其形式也各异,陕西关中过春节多做枣花糕,兔儿馍,猫儿馍,鱼儿馍,寓意多子多福年年高,粮丰财满岁岁余。母亲曾告诉过我,别小看这作花馍,可是一村一堡女红们比巧手的方法之一,谁家媳妇能行不能行,就在这儿亮相呢。作花馍的工具都是家庭妇女手边常用的剪刀、木梳等,关键是一双巧手。而和面、蒸馍的程度与火候都有讲究,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家庭妇女才能蒸出形状好、不变形的花馍。据我数十年的观察和体验,花馍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,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,都会严重影响花馍的质量。首先磨面要选用上好的小麦,讲究“隔年麦子头箩面”。然后用清水淘净,把湿麦装在口袋里窝几天,让干麦均匀地吸收一点水分,倒出来再细细地拣一遍,才能上磨,出面只取头箩二箩白面。和面也是做花馍的一个关键环节,酵大了,馍蒸出来便会裂口;酵小了,没楞没角,蒸出来的形象也不丰满。而这些,没有测量标准,全凭经验去掌控。
近年来,我在不同的场所观看过来自全国各地、形状各异的花馍,多是艺术层面的作品,距离实用性渐行渐远,乡村的消失,旧人退去新人出,传统的礼节随之淡化,这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。每逢年节难免使我一次次的怀念母亲作的兔儿馍,鸟儿馍,鱼儿馍和猫儿馍,白白胖胖的着实诱惑人,这缘于那个年代物质的极度匮乏,只有过节时才能吃上纯麦面馍馍,其中也包含着我浓浓的怀旧心理与民俗文化情结。当年母亲作的花馍都是豆沙馅儿的,天然的面香和软糯的沙甜令我至今难忘,在意识里滋润着我少年的肠胃,养育着我青年的精神,刺激着我中年的味蕾,燃烧着我一生的思乡热情。
我突然意识到,这些心灵手巧的妇女制作花馍的过程,也是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,是作者对自然的心理膜拜,对植物,对动物,对天地。一招一式在揉捏掐弄中无不折射出人们的理想、愿望、情感。这种形式表达已超越了人们最基本的实用性功能的需求,从而上升到精神的意识、思维活动的心理状态的表述。今天,花馍已将人生的功利需求转化为审美形式的典型反映,从而使这一物化形式彰显出朴素、粗犷、纯真、清新和自然真诚的审美特征与魅力。
形状各异,千姿百态的花馍,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故事,它们的存在就是中华民族礼仪文化 的延续,泱泱礼仪之邦,不容许礼仪文化被边缘化被删除! 花馍,在二十一世纪,自然而然的由中华 民族礼仪文化的载体,华丽转身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。
作者简介:山岚(许文强),陕西咸阳人。中国散文学会、陕西作家协会、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、陕西职工作家协会会员。咸阳作家协会散文创作部部长、咸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、咸阳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。出版有散文集《莲心集》《男到中年忧虑多》《乡愁咸阳》《看山岚》《寻根》。已在国内各报刊发表文学作品90余万字。
作者:山岚
编辑:半夏半暖
喜欢我 就长按二维码关注哦!
平台联系电话:18628575997
平台小编微信:y18628575997
❤ 阅读是一种修养, 分享是一种美德 ❤